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政府工作报告—2004年1月10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时间:2011-06-30

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1月10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门头沟区区长伊欣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五年工作回顾

门头沟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加快发展,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五年来,全区经济工作坚持以“四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步发展。预计 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亿元,年均递增18.3%;财政收入完成3.63亿元,年均递增25.1%;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46.1亿元,年均递增 17.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4.5亿元,年均递增11.6%。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8亿元,实现了届初确定的奋斗目标。

特色林牧区建设成绩显著。五年完成京津风沙源等生态环境治理409平方公里,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13万亩。实施水利富民综合开发工程,改善灌溉面积7.8万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新建标准化果品基地6万亩,恢复和培育了一批名、特、优、新品种。建成一批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各类养殖小区 150多个。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生态旅游区建设蓬勃兴旺。按照“面向大市场、发展大旅游、营造大环境、树立新形象”的思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举办特色旅游活动,开发“农家乐”等休闲产业,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旅游致富路。2003年全区接待游人 4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1.75倍和2.03倍。

新型建材区建设快速发展。以煤矸石、优质石材等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初具规模。加大传统建材产业技改力度,花岗岩、叶腊石、琉璃制品等传统建材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2003年建材业产值达到5.4亿元,是1998年的2.03倍。

石龙工业区建设稳步提高。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了投资环境。调整工业区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数控设备制造、生物化工、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四大主导产业。五年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43亿元,上缴税金11.2亿元。现已晋升为市级工业开发区。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国合商业改革成效显著,引进了一些知名现代流通企业,增强了行业活力。基本完成了区属国有、集体企业重组转制。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整体捆绑核销债务2.4亿元,实现了企业脱困目标。五年发展“三资”企业88家,合同利用外资5525万美元。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完成,减收农业税52.6万元,比改革前减收51%。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精简机构9%、人员20%。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推行3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镇街分税管理的新型财政体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达到 95%以上。五年累计发放低保金7900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主题教育活动,将优化发展环境的30项措施细化成50 项折子工程,明确责任,加强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行政审批事项由876项减少到184项,精减比例为78.9%。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实行公开办事制度。搭建政府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发布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工作事项。集中力量依法整顿和规范集贸、文化、娱乐、交通等市场秩序,取缔了新桥南大街等占路经营市场。加强对小煤矿、非煤矿山和砂石场的治理,五年关闭砂石场39家,关闭各类矿山258家,占矿山总数的62.9%,获得“北京市非煤矿山整治先进单位”称号。

城乡建设迈出新步伐,城市管理不断加强。按照“一城带四区”的发展思路,编制完成了门头沟区卫星城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卫星城规划面积扩大到90平方公里。以108国道拓宽、城子大街和双峪路改造为重点的一批道路工程相继竣工。完成了区污水处理厂和焦家坡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五年累计建成76.4万平方米新型住宅小区。启动了旧城旧村改造工程。斋堂和潭柘寺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小村险村搬迁效果明显,推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加强城市管理,组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强化了政府城市管理功能。以创建园林式卫星城为目标,五年建设绿地面积 1337公顷,林木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75.5%和45.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5平方米。五年累计完成50件环保实事,进一步改善了城乡环境和空气质量。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结构和布局调整,扩大了优质教育规模。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与巩固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五年教育投入累计超过8亿元,教育经费连续17年保持法定增长,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督导先进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五年完成星火计划和科技致富项目37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76%的村接通了有线电视。潭柘寺等国家级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川底下村成为首批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五年新建全民健身工程101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成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急救中心,新增医疗项目90个,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 90%。新建5个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完成120个“星光计划”工程。区计生委被评为“全国计生系统先进单位”。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两个文明建设“百颗星”评比、基层精神文明创建和“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获得2项国家级和97项市级精神文明先进集体称号。连续2次被评为北京市“双拥模范区”。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坚决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积极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广泛听取和征求民主党派、社会各界的意见,提高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五年来,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382件,办复率 100%,其中当年解决或基本解决的达到50%以上。办理政协委员提案642件,办复率100%。加强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政务、村务、厂务公开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扩大了基层民主。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坚持依法治区,“三五 ”普法教育成绩突出,“四五”普法进展顺利,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深入开展,全民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加大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力度,坚持了区级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依法解决了一些积压的疑难问题,区信访办荣获“全国信访系统优秀集体”称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决与“法轮功” 邪教组织进行斗争,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勤政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认真落实《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坚持“一岗双责”制度,对不履行责任制的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强化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开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经营性土地审批等执法监察,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规范行政收费行为。五年来,受理群众呼声电话12730件,办复率100%,密切了干群关系,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构筑群防群控网络,取得抗击“非典”的阶段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区政府积极应对,建立了强有力的指挥体系,制定了工作预案。投入1500万元,在财力、物力上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防治“非典”工作需要。与此同时,加强对疫情的监控和流调,深入开展防治“非典”知识宣传,认真落实农村、社区、学校、工地、外来人口聚集区等公共场所群防群控措施,有效地遏止了“非典”疫情的传播。出色地完成了市政府交办的焚烧“非典”医疗废弃物的任务,确保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预计2003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15元,比1998年分别增长63.3%和86.2%。全面消除了农民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村。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41亿元,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3.03平方米。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五年新开发就业岗位11934个,安置城镇失业人员20229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五年为民办实事236件,建立了农村药品连锁经营网络,实施“村村通”柏油路等工程,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是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是全区人民辛勤劳动和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门头沟区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国有企业监管体制不顺,国有资本布局不够合理,部分国有企业还需要按照股份制改造的要求逐步规范;城市基础设施欠帐较多,城乡环境及卫生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与首都西部生态屏障的功能定位差距较大;山区农民增收比较缓慢,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有待提高;优化发展环境的措施与企业发展、方便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要高度关注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目标和2004年工作建议

各位代表,目前,我们正处在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重要机遇期。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力争到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3年翻一番,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总体要求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加快卫星城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踏实苦干。

各位代表,2004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届首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政府工作的总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大力实施生态立区、科教兴区和依法治区战略,全面落实“一城带四区”的发展思路。2004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全年天数的50%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建议下届政府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确保开发4000个以上就业岗位。凡由财政出资扶持的公益性就业项目和岗位,优先安置就业特困人员。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逐步拓宽享受优惠政策人员范围,加大对“3540”和“4050”失业人员扶持力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争取新增3000个非农就业岗位,扩大农民致富增收途径。完善城镇和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培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机制,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做好国有破产、改制、并购企业退休人员的接收,逐步实现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年内实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占农业人口总数的 55%。加强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规范化管理,完善经常性监督机制,在保证低保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采取多种方法,努力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鼓励和扶持他们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坚持社会保险“统一征缴、一单托收”制度,加大扩面征缴的力度,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保持在95%以上。

坚持为民办实事。继续做好对泥石流易发区和农村采空区353户农民的搬迁。从贴近群众,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完成70公里“村村通”柏油路工程,确保97% 以上已铺柏油路村开通公交线路,新建88个封闭式垃圾站,完成20个村的“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等50件实事,使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人民生活更加方便和舒心。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加快卫星城建设步伐

加速建设卫星城基础设施。按照区委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的要求,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依照卫星城总体规划,遵循科学论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分步实施新桥大街、大峪南路西延、滨河路等一批道路改造工程。建设供电、电信、天然气等市政设施。坚持旧城改造与南城建设协调发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现有设施的配套,防止和避免重复建设。

加强卫星城环境建设。以创建园林式卫星城为目标,完成滨河路、城子大街等主要道路两侧绿化1.1万平方米,建设葡萄嘴公园二期、黑山公园等6片城市绿地。创建花园式单位15家。建设和改造污水、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高质量完成环保10件实事,对未达标的燃煤锅炉实施限期治理。严格控制道路和工地施工扬尘,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面貌。

提高卫星城管理水平。健全区街相互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框架。明确划分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建立起职能部门“条专到底”的工作新机制,形成隶属垂直、权责一致、人财物相对统一的专业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街道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能力,切实加强对“门前三包”、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集贸市场等管理,构造人民满意的生活环境。高度重视社区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自我管理的能力,推进城管监察进社区。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以垃圾、污水处理和大气治理为重点,认真落实《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强化对108、 109国道等道路两侧绿地和公共设施的管理,依法查处破坏绿化和公共设施等行为。坚决拆除违法建设,维护城市良好形象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建设生态农业区。把林木资源的保护和培植放在突出位置。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2.2万亩,京津风沙源小流域治理15平方公里,中幼林抚育12万亩。新建节水灌溉及配套工程5000亩。重点扶持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种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搞好民俗旅游服务和农业观光园区的规范化管理。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构建新型工业区。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树立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不求所有,唯求发展。整合区域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引进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入区发展。加强石龙工业区和镇办企业集中用地规划和管理,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同时,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透明的用地政策,促进企业布局调整。正确处理发展新型建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鼓励和扶持发展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品和附加值高的资源转化型产业。用好捆绑偿债优惠政策,帮助老企业摆脱困境。

发展休闲旅游区。全面落实有关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规定,搞好旅游总体规划及各景区规划修编。加强旅游软硬件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我区人文旅游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扶持和规范民俗旅游、观光旅游等休闲产业。加大旅游宣传和促销力度,扩大全区旅游知名度。全年接待游客5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亿元。

规划建设山水居住区。搞好城市景观研究、设计和管理,建设与山水环境相协调、别具特色的卫星城和小城镇。重视永定河在我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制定永定河保护、开发和利用规划。启动永定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加强对永定河沿线排污治理和水源湿地保护。通过卫星城基础设施建设,激活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开发商参与卫星城旧城旧村改造。抓好小城镇和建制镇建设规划修编。加快斋堂、潭柘寺小城镇集中供水、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鼓励发展现代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我区建设成生态宜人、设施完善的现代化依山临水城市。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理顺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设立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维护所有者权益。建立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盘活现有存量资产上,鼓励用国有企业的技术、人才、资源优势吸纳外资和社会资本进行重组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招商引资”政策,逐步减少财政虚收,增加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有效财力的实际增长。

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策,适时取消征收农业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再分配制度。按照“全面确权、积极流转、确保收益”的要求,继续做好农户土地确权工作,向已确权的承包农户发放《土地经营权证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收益。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完善镇街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确保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支出的增长,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投资建设可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特许经营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加强银政合作,充分发挥北京鑫融投资有限公司和区土地储备分中心两个融资平台作用,努力实现城市建设资金的滚动平衡,提高土地要素的市场化程度。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土地市场环境,将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部纳入土地储备中心,土地使用权实行公开招标、挂牌出让,逐步实现土地使用权转让的规范化管理。

扶持民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培育税源、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在市场准入、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鼓励政策,使其享受与其他企业平等待遇。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改造,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继续加强对集贸、娱乐、旅游、交通等市场秩序的整顿,重点查处无照经营、占路经营等违法行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利用好、保护好土地资源,在拆迁征地过程中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开展对非煤矿山、小煤矿和砂石场的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行为。依法治理“小、乱、散”灰窑,推动并扶持小型石灰生产企业合理集中,坚决关停影响生态环境、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非煤矿山和小煤矿。加强执法监督,切实纠正行政不作为行为。

五、优化发展环境,为企业发展、人才成长、群众生活提供保障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调整职能配置,推动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实现行政机关与企业脱钩,把政企分开推向深入。推行“一门受理、全程代办、内部运作、按时办结”的全程办事代理制。按照“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环节,在相关单位设立受理窗口,将服务项目、服务对象、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全程代理人等全部公开,让来办事的群众了解申请事项能不能办、谁来代办、办结时间等,把办事的全过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切实做好对中央、市属单位及驻区部队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将其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从方便企业和群众的实际出发,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网上审批,提高审批效率。继续完善经济户口管理,强化信息化技术,开展企业信用评价,逐步建立和健全企业信用体系,促进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和依法诚信纳税。

切实抓好勤政廉政建设。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教育活动,完善优化发展环境措施,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认真执行《在基本建设中推行“阳光工程”的意见》和以“十公开、十不准”为主要内容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逐步实行“代建制”,并使其与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工作结合起来,增强政府投资透明度。针对易发生腐败的部位和环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决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把政府自身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继续完善《政府议事规则》等各项工作制度,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在群众中树立起“法制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形象。

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吸引、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切实解决好他们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创造“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成事”的社会环境。

六、推进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全面落实《门头沟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行动纲要》,以教育观念、体制、机制、模式创新和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优质学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以学校教育与社区互动为突破口,构建“三教统筹”、和谐融通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框架。完善资助贫困学生政策和流动人口子女就地入学制度,扶持“宏志班”健康成长,确保适龄儿童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科普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充分发挥科技实验基地的带动作用,实施星火计划和科技致富项目,促进农业技术向生产力转化。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健全基层文化组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扶持优秀民间艺术。积极发挥区博物馆的作用,加强历史文物保护和管理。制定三家店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启动戒台寺千佛阁复建工程。依法规范文化市场,严厉打击制黄贩黄、盗版侵权行为。进一步提高电视节目和报刊的质量,发挥新闻网络作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全面落实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信息监测、医疗救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实施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整合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全民健身运动会。筹建区体育馆,完善体育中心服务功能,实现体育资源共享,满足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需求。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达到9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下。重视老龄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七、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认真贯彻人大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保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扩大政府决策及实施的社会基础,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切实搞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完善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

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宣传,形成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诚实守信为主题的社会新风尚。按照创建首都文明区的要求,开展文明镇街、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提高全区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切实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组织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区”。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公民国防意识。

坚持依法治区,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将“四五”普法引向深入,全面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加强民调、社区矫正和信访等工作,加大排查调处力度,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与邪教组织的斗争,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体系,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再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业绩,为把我区建设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新山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