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2月18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时间:2012-08-23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2月18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北京市门头沟区区长王洪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2007年以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域功能定位,紧抓机遇,科学发展、敢于发展,全面落实区十四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一)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51.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00亿元,年均增长14.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7.3亿元增长到16.8亿元,增长1.3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5.7亿元,年均增长44.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到2011年的38亿元,年均增长12%。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7.4%和60%,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关闭270个煤矿,结束了地区上千年的小煤窑开采史。非煤矿山、砂石企业、石灰土窑、煤矸石砖厂和水泥厂基本退出。全面禁止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的养殖项目。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45.7%,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31.7%和35.3%,超额完成“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

新型产业培育迈出新步伐。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编制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战略规划。圆满完成北京旅游重组,启动北旅广场建设,实施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景区修缮工程。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南石洋大峡谷等重大项目建设。建成19个旅游港湾。成功举办北京市第七届农运会、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活动,地区吸引力不断增强,累计实现旅游收入44.6亿元。石龙开发区向总部经济孵化基地转型,昊华能源等4家公司实现上市,实施立思辰等6个总部大厦建设,基本完成开发区道路改造及绿化亮化工程。确立沟域经济发展思路,启动中芬生态谷、中瑞生态谷等重大生态产业项目建设,成立生态产业园区管委会,有力推进了沟域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组建投资促进局,开展全方位招商引资,吸引中建股份、新华水利水电、中铁集团等大型企业入区投资,引进各类项目83个,协议金额突破2500亿元。项目落地资金超过150亿元,汇江大厦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城子大街改造、北旅广场、物美河滩菜市场改造、河滩小商品市场改造等项目拆迁工作基本完成,长安街西延线12个标志性建筑正在抓紧办理前期手续,3个项目即将开工,培育了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城乡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生态建设持续推进。累计投入26.2亿元,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490平方公里,修复治理废弃矿山及砂坑1.5万亩,被确立为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完成永定河及清水河生态治理,形成青山绿水百里画廊。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3%,林木绿化率达到58.8%,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启动国家生态区和环保模范城区创建工作,预计2011年空气质量二级和二级以上天数达到72.8%,比2006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西六环路、阜石路二期全线贯通,S1线开工建设,长安街西延线开工在即,完成水担路、门支路二期等31条城乡道路建设,新增道路总长244公里。再生水厂、粪便处理厂等一批市政设施投入运行,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开工建设。黑山、石门营集中供热中心投入运行,拆除燃煤锅炉43座,天然气实现与市区同网同价。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实现村村通油路、通光缆、通有线、通公交以及五项基础设施和“三起来”工程全覆盖。土地收储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实施土地一级开发项目27个,总用地面积1363公顷,完成投资158亿元。房屋征收工作全面推进,2010年以来,全区上下总体动员,全力攻坚,实施S1线等39个项目房屋征收工作,征收总量2.2万户280万平方米,实现了安全、稳定、和谐拆迁。

新城面貌全面改观。举全区之力推进采空棚户区改造,积极解决长期制约工程建设的融资、高压线迁改等问题,安置房建设全面加快,35万平方米即将入住,实现了开复工200万平方米的阶段性目标。启动新棚改10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京煤集团工矿棚户区改造全面开工。以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全面提升环境建设水平,获得“国家卫生区”称号。完成70项城市夜景亮丽工程,实施主要大街路灯、候车亭改造、步道更新、架空线路入地工程。建成“一湖多园五水联动”景观体系,门城湖实现蓄水,形成水面67公顷,滨河大道开工建设。新建和改建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京浪岛文化体育公园、永定河文化公园等30个公园,永定楼、定都阁建成后将成为京西标志性文化建筑。治理中门寺沟、黑河沟、冯村沟、城子沟、西峰寺沟等5条城市排洪沟,形成生态和景观功能相结合的新亮点。全区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完善重点镇中心区路网、污水处理、集中供暖等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得到提高,重点镇成为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潭柘寺镇与京投银泰合作全面推进,农民安置房开工建设,启动房屋征收工作,189公顷土地一级开发加快实施。斋堂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加快推进,完成一级开发一期。军庄镇与加华企业合作实施国际葡萄酒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将形成集休闲、体验、展销于一体的产业链。王平镇以中瑞生态谷和工矿棚户区改造为契机,全面改善区域发展条件。

(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重大民生工程全面推进。累计为群众办理实事230件,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实施我区历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即采空棚户区改造工程,将改善近10万市民的居住条件,廉租房实现入住,两限房主体完工,公租房开工建设,完成城区住宅节能改造38万平方米,对1350户农村困难家庭住房进行翻建维修。新增天然气用户2.03万户。完成门城全部平房一户一表改造。通过集中供水工程解决101个村近5万人的饮水困难。投资近4亿元解决山区群众的生活能源问题,完成农民住房节能改造2.6万户,在深山区3个镇85个村实施送气下乡工程,有效巩固了山区结构调整成果。

就业及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2011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720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61.3%和64.7%。多措并举改善就业环境,6163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通过开发生态管护、管水、保洁、公园及河道管护等岗位,安置劳动力近万人。将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及学生儿童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6%。投入1.56亿元,解决冯村807人的“农转居”社会保障遗留问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九养政策”全面落实。低收入农户增收成效显著,3747户低收入农户和51个低收入村全面脱贫。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通过BT方式,实施少年宫、妇幼保健院等20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已有9项工程竣工,其余正在抓紧建设。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撤并村级小学15所,完成40所学校抗震加固改造,实施中小学校规范化建设工程,引进3所市级名校,成为“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先进区”。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在全市率先施行公立医院改革,引进凤凰医疗集团对区医院实施重组,完成区医院急诊综合楼建设,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明显提升。文化活动中心及文化活动室覆盖所有镇街、村居,各大公园成为重要的休闲、娱乐、文化场所。推广高清数字电视3万户,开通郊区首个高清数字电视政务信息发布系统。爨底下、灵水、琉璃渠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获得“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称号。

社会服务管理实现创新。完善社会建设工作机构,建立为民服务信息平台,开展12类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推进社区用房规范化建设,启动“六型社区”创建工作。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共建工作不断加强,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区”。地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被评为“首都文明区”。援藏、援疆、援蒙工作扎实开展。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圆满完成两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建成15个残疾人温馨家园,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妇女儿童、民族宗教、老龄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保持安全稳定。围绕“平安奥运”、“平安国庆”,全面加强生产、消防、食品、交通等安全工作,荣获“全国护林防火先进区”称号。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制度,积极化解信访积案,成为“北京市信访排查调处工作先进区县”。区应急指挥中心投入使用,组建应急救援大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了社会安全稳定。

(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全程办事代理及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深入推进。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实践、“创先争优”及服务年建设活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政府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创新工作机制,凝聚各方面力量,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创造了“门头沟速度”。

各项管理改革不断深化。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区对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投融资机制改革,成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引入BT、TOT模式解决城市建设资金和基础设施运营问题。国企改革成效明显,累计完成99家企业改制任务,投入2.64亿元,解决3441名职工的分流安置问题。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创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在9个镇成立“三个中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8个,推行村级干部离任审计工作,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每年向农民发放生态补偿金3800万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总数的95%。

依法行政全面推进。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监督。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03件、政协委员提案660件,办复率达到100%。坚持政府常务会前学法制度,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人民建议征集等制度。积极做好行政复议、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五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

廉政建设不断加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政府采购、招投标、企业改制重组、棚户区改造、征地拆迁等领域为重点,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强化审计工作,累计完成审计项目162项,对48名干部进行离任审计。严格压缩行政成本,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全区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要求,加快转型、优化环境、实现全面快速发展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区域形象大幅提升的五年;是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民生状况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关心、支持和参与门头沟区建设的驻区单位和部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经过五年的实践,我们对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的认识和体会不断加深: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找准一条符合地区实际的发展道路,通过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和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实现与首都其他地区差异化发展,这是门头沟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二是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立足生态涵养,以环境促发展,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形成地区强大的投资吸引力,实现发展要素的快速聚集,打造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突破制约发展的难点和瓶颈,形成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是经济总量不足,产业转型面临较大困难,培育新的替代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招商项目落地还需要进一步加快。二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足,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地区弱势群体较多,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三是在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还需要下更大气力,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设服务型政府任重道远。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2012年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是门头沟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区委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任务目标,切实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式发展,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使全区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城乡环境更加宜居,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文化发展日益繁荣,社会更加安定和谐,努力建设绿色、富裕、和谐、文明的现代化生态新区。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本形成以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为主导的高端产业体系,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5%,成为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

——在城市建设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空间布局更趋合理,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不断提升,城市管理不断创新。新城滨水山城和重点镇建设格局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增强,成为首都功能拓展的重要承载区。

——在生态建设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区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41%,林木绿化率达到61.3%,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突破30平方米,成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

——在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文化日益发展繁荣,城乡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实现与经济同步增长。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当前,门头沟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关于支持西部地区转型发展政策的加快实施,为我区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信心和决心;S1线、长安街西延、棚户区改造、永定河生态治理等重大工程的加快推进,“一湖多园五水联动”景观体系的建成,使我区发展条件全面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去年以来,我区多项经济指标高速增长、一批土地收储和招商引资项目陆续落地以及全区上下发展热情的空前高涨,使区域发展能量不断聚集增强,形成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和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中央进一步加大金融和土地调控力度,使我们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融资、拆迁、项目审批、高压线迁改等难题和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成为我们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需要下更大力气全力突破。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动摇,不懈怠,不畏难,不停步,努力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和区委十一次党代会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培育和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城市建设及环境建设力度,着力打造现代化滨水山城;加快山区和小城镇发展步伐,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大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力度,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201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和节能减排指标。

(一)加大新型产业培育力度,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十二五”规划在地区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完善“一带两线四点多组团”产业空间布局。结合地区自然、文化等资源,制定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培育高端产业品牌。进一步完善永定河生态走廊产业发展规划,高质量做好门城生态商务区、永定滨水商务区等4个功能区的产业配置。加快推进新城南部高压线整合迁改,为土地上市交易和招商项目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落实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创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建设北京市旅游重点发展区为载体,打造古寺庙及遗址、古村古道、商务会议、健康休闲等旅游文化组团,努力建设首都国际高端山地旅游文化度假区。发挥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统筹作用,促进政策集成、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加快制定旅游组团专项规划,推进定都峰、天门山、南石洋大峡谷、百花山谷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旅游港湾二期工程,完善一批景区公厕及旅游标识。发挥北京旅游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北旅广场建设,完善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景区功能,提升传统景区服务水平和发展活力。促进旅游、文化、体育、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加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国际健康城等项目建设,推进苛萝坨、石佛、秋坡3个村整体旅游文化开发,打造旅游文化产业航母。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职能,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支持鼓励文化投资,充分挖掘古村落、古民居、古道的文化附加值,推动其转化为旅游资源。发挥斋堂古村落古道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引领作用,申报红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覆盖景区的旅游商品营销网络,规划建设地区特色品牌商业街。办好第三届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第二届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京浪岛音乐节等大型活动,培育具有影响力的高端文化活动和赛事品牌。

扩大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强化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调动各部门、各单位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严把项目准入关,坚持节能环保、高端高效和集约用地的原则,重点引进符合功能定位、发展潜力大的中央、市属和知名民营企业。全力推动招商项目落地,做好与中建、物美、京投、中铁、中水等重点企业的对接服务,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加快推进规划、房屋征收、土地供应、开工建设等重点环节,确保京煤大厦、太平洋广场等10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加强与京煤、首钢、金隅等大型企业的合作,鼓励中坤、恒坤等民营企业在门头沟区投资建设。支持存量企业健康发展,加大对精雕科技等10大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扶持培育灵之秀、瓷茗缘、百花人家等地方品牌,为现有企业发展壮大营造优良的环境。

加快石龙开发区转型步伐。以建设总部经济孵化基地为目标,继续推动开发区转型,加快建设和引进一批企业总部,大力培育发展上市公司。推进产业孵化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新华水电、立思辰、东方博特等8个总部大厦。启动石龙中小企业技术支持与研发中心项目,推进五期征地土地一级开发。抓好开发区配套设施及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立长效维护机制,全面提升开发区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

(二)不断提高城市承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水山城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12年计划安排重点工程91项,其中完工52项、开工39项。加快建设一批路、水、电、气、热、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全面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完成莲石湖西路、黑江路、门支路三期等6条城市道路建设,开工建设黑山大街改造二期、滨河路南延等工程。实现108国道改建工程通车,推进鲁坨路、青杨路建设。启动滨河、城子两个集中供热厂建设,继续拆除城区燃煤锅炉。完成中门寺110KV变电站建设。加快实施城子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完成第二水厂前期手续办理工作。积极支持市级重点工程建设,争取109国道高速路立项,支持配合S1线、长安街西延、首钢生物质能源、陕京三线、快速公交等项目建设,确保市级重点工程顺利推进。
完成采空棚户区改造任务。按照年内全面完成的时限要求,全力抓好采空棚户区改造冲刺工作。加快5个地块安置房建设步伐,确保实现石门营地块“五一”前基本竣工、石泉砖厂地块“十一”前基本竣工、全年竣工200万平方米的目标。加快安置地块路网基础设施及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及物业服务体系,有序推进8000套安置房选房入住工作。积极与京煤集团协调,分块分区推动棚改腾退区域开发。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村镇银行的合作,开工建设新棚改100万平方米安置房,支持京煤集团加快工矿棚户区改造,力争再用2年时间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
加速推进城市开发改造。2012年全区计划实施各类建设项目325项,开复工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重点加快小白楼、城子大街改造、物美河滩菜市场改造、河滩小商品市场改造、黑山及中门寺改造等项目建设,尽快改善旧城面貌,繁荣发展城市经济。高标准建设S1线2个主要站点、永定河跨河大桥及长安街西延线12个标志性建筑,加快东辛秤、高家园、琉璃渠、三家店地区综合改造及S1线区域组团安置房等项目建设,形成现代化新城风貌。全力抓好土地储备供应工作,力争实现储备开发土地100公顷、投资100亿元,确保入市交易148公顷。继续推进房屋征收工作,完善安置补偿政策,完成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建设涉及的150万平方米房屋征收任务,进一步拓展地区发展空间。

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完善“一湖多园五水联动”景观体系,启动永定河龙泉务段河道治理工程,实施5条沟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新建和改建棚户区改造纪念公园、永定河公园等11个公园,全面完成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永定楼建设,完善提升葡山人口文化公园,建设法治宣传公园,实现滨河大道全线竣工,新建一批街头小品,使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30平方米。实施主要大街夜景提升、架空线路入地及污水管线改造工程,完成30万平方米城镇住宅抗震及节能综合改造。全面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落实市政府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测。完成三家店2个污水处理站建设,改造门城污水处理厂,新建污泥处理厂,推进龙泉镇3家煤矸石砖厂转型退出。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按照精细化的要求,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强化公园及河湖管理中心职能,持续保持公园、河湖景观质量。升级改造主要大街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整治户外广告、牌匾标识等城市部件,加强夜景照明设施管理维护。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重点改善主要大街、入区重要节点及国道两侧环境,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严厉查处乱倒建筑渣土现象,坚决制止和拆除违法建设,确保国家卫生区复验达标,以靓丽、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三)加大统筹发展力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依托沟域经济促进山区产业发展。按照山区全域景区化目标,整合沟域内旅游、文化、生态、农业等资源,推动山区旅游产业大发展。发挥生态园区管委会的平台作用,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沟域经济,重点加快中芬生态谷、中瑞生态谷、达摩沟海棠文化旅游区、九河湿地公园等一批沟域项目建设。深入研究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索通过租赁、土地入股等形式突破用地瓶颈,推动沟域项目落地。引导农业产业化项目向重点沟域集中,支持大山山货、玫瑰香露、绿纯蜂业等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改良樱桃、薄皮核桃、京白梨、苹果等特色果品,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效益。

加快重点镇开发进程。围绕促进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加快各镇及重点村规划制定、完善及报批工作,加强中心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潭柘寺镇整体开发,推动189公顷土地上市交易,加快农民安置房建设进度。完成斋堂镇1号地A地块上市交易,推进2号地房屋征收工作,开工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推进军庄国际葡萄酒文化产业基地项目,与海淀区、金隅集团开展合作解决北四村安置问题,结合杨坨工矿棚户区改造,使军庄镇融入新城发展体系。抓住中瑞生态谷建设和京煤工矿棚户区改造契机,尽快改善王平镇发展条件,推动韭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发展健康、生态产业。

改善山区发展条件。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完成造林、育林65000亩,治理水土流失80平方公里,整理土地3458亩。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积极创建环境优美镇、生态村、绿色村庄。完成2720户农民住房抗震节能改造,开展深山区农民集中搬迁试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建立维护管理队伍和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太阳能浴室、路灯、公共厕所、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正常运行。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镇级清产核资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民成为责任主体和市场主体。加快镇村集体企业改制步伐,力争年内完成总数的30%,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提升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制定征地补偿费管理指导意见,研究解决农村征地拆迁后的产业发展、就业社保、集体资产处置等问题,通过各项改革使农民成为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的主体。

(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全面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投资8000万元,办好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的40件重要实事。全面落实各级就业促进政策,结合重点工程建设及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发一批就业岗位,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实现1000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确保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村动态消除。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衔接。建设老年社会福利中心。落实残疾人保障政策。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鼓励慈善事业发展。多渠道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完成冯村两限房建设,加快大台、黑山及铅丝厂公租房建设,确保保障性住房开工不少于2500套,抓好配售配租及后期管理工作。完善和落实山区能源补贴机制,支持清水型煤加工厂建设发展,扩大送气下乡范围,投入500万元确保91个阳光浴室正常运转。

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少年宫、妇幼保健院、民生服务中心等社会项目,开工建设体育馆、市政信息指挥平台,满足城市管理和服务市民的需求。结合城市改造调整中小学规划布局,新建一批教育设施,完成棚户区安置区域3所中、小学及4所幼儿园建设,实施三家店铁中新改建、军庄小学迁建工程,启动北京八中门头沟校区建设。增加山区教师岗位补贴,基本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整合学前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凤凰集团的医疗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实施区中医院改扩建工程,支持京煤集团总医院改造,加强镇村卫生院、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积极创建“健康门头沟”,树立“大卫生”观念,整合各类卫生资源,提升全民整体健康水平。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在生态建设、山区能源、特色农业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广泛开展群众健身活动,在各大公园增设健身器材和儿童娱乐设施,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理顺区街社区管理体制,全面开展“六型社区”创建工作,完成28个社区用房规范化建设项目,启动3个精品社区建设和6个老旧社区整体改造工程,推进新城周边及镇中心区农村社区化管理。提高为民服务信息平台服务质量和运转效率,培育优质服务载体。鼓励社会机构承接居家养老、环境卫生、社区服务等项目,建设“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加大社区事务和村务公开力度,完成第八届社区居委会选举。推动12类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覆盖,完善人口信息数据库,建立“阳光中途之家”。加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力度,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创新双拥共建模式,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合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实施清真寺迁建和基督教堂周边环境改善工程。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大力践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开展文明风尚引领、文明素养提升、诚信社会建设等活动,提高地区文明程度。加大人才引进、使用、服务力度,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争创学习型城市示范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及文化室配套设施。扶持和鼓励群众表演团体,利用公园等场所扩大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范围和规模。举办第六届永定河文化节,打造8大文艺演出精品工程,提高永定河文化影响力。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进潭柘寺、戒台寺文物修缮工程,完善爨柏景区基础设施,修订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管理办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深入挖掘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支持文化领域的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开展文学艺术精品创作,打造一批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品牌。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加强生产、食品、交通、消防等方面的安全管理,保持对私挖盗采行为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深入推进“平安门头沟”建设,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村居“连民心恳谈室”工作,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严格落实信访责任,积极化解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五)坚持改革和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依法规范政府行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主动加强与区政协的联系,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支持公安分局、法院、检察院开展执法工作。贯彻落实《行政强制法》,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强化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

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创新投融资模式,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融资功能。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力争完成25家企业改革任务,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借助城市改造盘活国有资产,不断壮大国有经济实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以文化经营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为重点,完成区影剧院等一批事业单位改制,不断转变职能,增强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

大力提高行政效能。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决策部署。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区镇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全面落实全程办事代理制,推行“一站式审批”模式,规范信息公开工作,实施10项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改进政府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

全面加强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严格落实工程建设领域21项监管制度,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资金安全使用。扩大审计工作覆盖面,突出对重点领域、重要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监察。坚持勤俭节约,严格压缩行政成本,倡导节俭办一切事业。

各位代表,当前,门头沟区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新一届政府肩负着推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光荣使命,承担着艰巨而繁重的发展任务,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和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抢抓机遇,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